查看原文
其他

深耕 “三农” 报道,走差异化、 特色化发展之路——以农村大众报媒体融合实践为例

任 鹏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农村大众报发挥传统优势,深耕“三农”领域,积极拓展新赛道,以“打造面向全省的最强涉农融媒体”为目标,加快推进深融,打造新媒体平台,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持续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融媒+‘三农’ ”之路。


深耕 “三农” 报道,走差异化、 特色化发展之路
——以农村大众报媒体融合实践为例
任   鹏
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到“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 ‘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新时代,“三农” 领域的宣传报道,既迎来机遇,又面临新的要求。深化媒体融合转型,成为国内“三农”类媒体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作为大众报业集团旗下主要面向“三农”的子报,农村大众报紧紧围绕山东省委中心工作,强化党报功能定位,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按照体制机制创新、流程架构再造、深耕“融媒+‘三农’”的发展思路,努力讲好山东故事。


架构再造、推进“融媒+”,打造新平台、提升影响力
推进媒体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应先行。架构流程再造是基础,科学考核机制是保障,改变思维理念是手段,最终才能实现平台打造、产出融媒精品,真正促进融媒发展的良性循环。农村大众报以“打造面向全省的最强涉农融媒体”为目标,在宣传服务“三农”大局中,努力打造新媒体平台,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
在集团党委的支持下,农村大众报对“农村大众”客户端进行全面改版升级,实现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在部门架构的设置中,专门成立融媒体编辑中心,由分管副总编辑兼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和新媒体编辑部主任兼任副主任。通过明确功能定位,融媒体编辑中心统筹报纸编辑部和新媒体编辑部,使报纸和新媒体两个平台的协同协作一体化、高效化,成为报社日常策采编发核心业务的中台。融媒体编辑中心协调两个部门,每天一次小统筹、每周一次大统筹,很好地畅通了报纸和新媒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与融媒体编辑中心同步搭建的农村大众报“中央厨房”,是一个适用于PC端和移动端的,包括新闻稿件投稿、各层级分级审核、终端分发编辑的全流程操作平台。“中央厨房”平台与客户端后台连接打通,记者可随时随地进行稿件写作、上传,采访部门、编辑部门负责人同步审核,保证每个操作环节层层有留痕、步步有记录。经过审校之后,稿件分别流入总编室编辑平台和新媒体客户端后台,两个平台的编辑根据平台属性和需求,分别对稿件进行处理。
一次新闻采制,一个入口上传,一个稿池汇总,报纸和新媒体平台二次使用、制作、分发,农村大众报新闻采编各环节在集团内率先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化,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新闻生产更安全、科学、高效。
媒体融合工作的推进,实际上是新媒体思维和理念的一次改造,科学的考核制度是有效的“指挥棒”。通过制定《农村大众报考核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修改,农村大众报按照优先级、侧重度、累计性的原则,围绕稿件采编、策划统筹、产品生产、考评奖励等,促进考核向新媒体平台倾斜,进而引导采编思维、资源配置向新媒体转向,高效提升了媒体融合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农村大众报已经形成了报网端微一体化发展的全媒体发展架构与格局。


深耕“三农”、服务大局,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
无论媒体融合如何推进,移动互联的形式、技术如何变化,优质的融媒内容始终是媒体在融合转型中安身立命的基础与核心竞争力。脱离了优质内容生产,媒体融合转型便无从谈起,只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境地。
农村大众报牢牢把握山东“三农”工作这条主线,在“三农”领域这一新闻主战场,坚守党报属性,体现农民报特色,全力宣传报道好山东“三农”领域的典型经验与创新实践,以多种方式讲好山东“三农”故事。以此为导向,农村大众报积极探索“三农”特色产品的内容供给侧改革。
新闻采编,策划为先。依托融媒体编辑中心,农村大众报形成了围绕中心工作的重大主题策划、以项目制为主导的精品策划、以专栏为抓手的日常策划等常态化策划工作机制。2022年6月,为展示山东革命老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农村大众报策划组织大型融媒体特别报道《老区漫记——山东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蹲点报告》。聚焦沂蒙、胶东、渤海等革命老区,选取10个既有深厚红色传统,又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典型的村庄,抽调骨干记者编辑近20人,组队深入革命老区进行体验式蹲点采访,以“文字+视频+长图”等融媒形式综合呈现。特别报道在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同步刊发后,得到山东省委宣传部及多地党委、政府的认可。
为做好乡村振兴主题宣传,农村大众报整合全省资源,先后推出《蹲点沂蒙山——沂蒙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纪实》《行记黄河滩—山东黄河滩区迁建特别报道》等大型系列融媒报道,均以项目制的方式统筹、执行。

农村大众报深耕“三农”领域,着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发挥与山东各地农村联系紧密的优势,农村大众报还采制了《逆袭——山东夏粮丰收记》《90位博士蹲点沂蒙山,带来了什么》《农活“8小时工作制”来了》等大量来自田间地头的鲜活新闻。关注农业兴旺、农村变化、农民致富等,对山东“三农”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全景式展现,聚焦农村一线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示山东形象,营造良好氛围。
做好融媒精品,既要适应转型规律,也要符合受众需求。在内容创新机制上,农村大众报采取“揭榜挂帅”的形式,设立农村大众融媒传播工作室,充实报社新媒体骨干力量,推出“三农主播说”短视频专栏、“乡野人间”微纪录片专栏。
对优质内容的多元化表达和多形式呈现也是内容建设的一部分。农村大众报以栏目制为抓手,落实到人,通过创意、文案打造融媒精品。2021年,山东印发《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 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农村大众报推出“好品山东”系列微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山东好品”,突出优良品质,穿插历史与现实,几分钟的短视频透出浓浓人文情怀,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扎根基层、践行“四力”,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农村大众报认识到,对党和政府政策的正确把握、科学理性的精神、对农业专业知识的熟悉等,都是做好“三农”报道的基本要件。农村大众报关注农业、关心农民,牢牢把握“三农”这一细分领域,打通垂直赛道,推动编采业务、传播渠道、阵地建设、服务群众等充分“下沉”,把主流声音和舆论引导传递到最基层的广大农村。
扎根基层、践行“四力”,体现在新闻采编的“下沉”上。目前,农村大众报半数以上人员身处新闻采编一线,20余名记者常年扎根一线、深入农村,专心与农民打交道,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较强的专业性报道农业,生产“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质”的“三农”新闻产品。
以农村大众报推出的“三农”视角下的大型融媒体田野调查《徒步齐长城》为例。50天时间,记者走遍山东六市十五个区县,就齐长城保护及沿线乡村振兴进行全景式文字记录和全程立体航拍,最终形成68篇总计超10万字的文稿及66个航拍视频。山东省委宣传部针对该策划报道进行了专题新闻阅评。

农村大众报推出“徒步齐长城”融媒报道,全程航拍齐长城。

从媒体的社会功能来看,全媒时代更需要走好群众路线,在服务群众上发挥积极作用。围绕创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做好山东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报道,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农村大众报长期开设“新时代美德山东”专版,设置“美德健康生活”“和美乡村气象新”“齐鲁好风尚”“凡人微光”等多个新闻专栏。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并讲述生动故事,报纸与新媒体同步报道山东各地的典型做法、创新实践,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风吹遍山东广袤农村。
作为“三农”党报,农村大众报有着通过公益宣传报道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传统。比如,在得知沂南县依汶镇隋家店村30万斤优质藕滞销的消息后,报纸与“农村大众”客户端刊发独家报道,并联系对接相关方。不到一周时间,便解决了这个销售难题。
报社着力加强“下沉阵地”和“下沉队伍”建设,在全省136个县级区划的千余个乡级行政区拥有千名以上通讯员,这在全省新闻媒体中是一个突出优势。通过社群运营、策划引导及定期进行通讯员培训等方式,利用这一群体熟悉当地社情民意的特点,实现线索提供、内容供给、活动参与、扩大传播效果等目标,强化垂直赛道,进一步助力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
推进深度融合转型,“三农”类媒体要在守住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新领域、新赛道,突出特点,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融媒+‘三农’”之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全媒影响力。
(作者系农村大众报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陈利云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4月(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